背景词汇_剑与魔法与东方帝国
周读小说网 > 剑与魔法与东方帝国 > 背景词汇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背景词汇

  太傅:

  突厥权臣的官职,音译是“阿塔伯克”,负责教育和辅佐王子。

  阿塔突厥语的父亲,伯克是长官。最早是塞尔柱苏丹马利克沙,授予他的宰相,波斯人尼扎姆的荣誉称号。意思其实就是“尚父”。

  开府仪同三司:

  伊儿汗国权臣的官职。

  权臣出班拥立新汗后,向元朝请功。元朝派使者册封他为“开府仪同三司”。

  (同的大概是突厥太傅,蒙古太师,沙陀太保什么的……)

  和其他几个汗国不同,伊儿汗国和元朝的联系很紧密,汗王乃至大臣都常年接受册封。元朝能够派遣官吏去那里执行任务,甚至干涉汗位继承。

  总之这种是元朝钦定的权臣了。

  河北超人:

  从中原打到漠北还打到小亚的超级猛男群体。

  也不知道怎么变得这么夸张的。。。

  所以看元朝战争,想知道朝廷的重视程度,只要数将领里头有几个河北人就行了,挺简单的。

  大哥:

  指董文炳。忽必烈喊他“大哥”。

  三哥:

  指史天泽。忽必烈喊他“三哥”。

  二哥:

  指董士选。铁穆耳喊他“二哥”。

  不过铁穆耳是忽必烈的孙子,董士选是董文炳的儿子,这个其实差辈了……

  九拔都:

  指张弘范。拔都=把秃儿,勇士的意思。忽必烈喊他“九拔都”。

  武卫军:

  忽必烈的怯薛全跑了之后建立的禁军。

  一开始是他那几个哥哥弟弟,每人出了点兵,给他凑了三万人,编为左中右三卫,一卫一万人。灭南宋之后,又收编了两万南宋和民间/叛军精锐,编为前卫、后卫,还聘请了南宋人教他们弓箭。

  武卫军战斗力强悍,去漠北打穿阿里不哥也就抽了一万人。

  舆服:

  元朝怯薛的衣服形制是直接搬的唐朝。

  掌管刻漏的戴学士帽,掌管酒的戴唐帽,质子军戴幞头,穿窄袖衫,警跸仪仗也戴幞头……总之不是蒙古人传统的帽子和衣服。

  包括皇帝在内,所有人都是右衽的。至少伊儿汗国也是这样。波斯绘画中的蒙古王公也都是右衽的。

  汉语教学:

  窝阔台设立了“国学”,就是一汉语学校,要求蒙古子弟去学汉语。还专门规定,学校里不准讲蒙古语,讲一句就抽一棍子。

  为了保证能够落实,窝阔台还定期去学校,亲自打小孩。

  怯里马赤:

  翻译官。

  忽必烈的怯薛、近侍们,很多都是镀金的纨绔,战斗力低下还不学无术,以至于朝会时都得带翻译。

  翻译的水平也比较一言难尽,有时候自己都说不准,得皇帝亲自上,给大家翻译好。

  看一下元朝的硬译公文就知道了。这些人的业务能力,大部分也就是谷歌生草机水平的……

  蒙古海军:

  众所周知,南宋擅长骑兵,但水师孱弱。蒙古水师强大,但骑兵战斗力底下。所以双方主力在襄阳附近多次决战,每次都是南宋水师先崩溃。反而是蒙古骑兵表现糟糕,差点把主将坑死。

  一直到朱元璋起兵的时候,巢湖一代还有活跃的蒙古海贼王,在和当地蒙古水师交战。这些人被朱元璋收编后,成了明朝水师的家底之一,参加了对陈友谅的作战。

  岳飞:

  参与灭金和抵抗蒙古的南宋将领孟拱,曾祖和祖父都是岳飞的部下。

  实际上南宋末年能打一些的,往上数,很多都是岳飞的旧部或者旧部的旧部。

  一个岳飞被南宋吃老本吃了百来年……

  论曰:西汉而下,若韩、彭、绛、灌之为将,代不乏人,求其文武全器、仁智并施如宋岳飞者,一代岂多见哉。

  史称关云长通《春秋左氏》学,然未尝见其文章。飞北伐,军至汴梁之朱仙镇,有诏班师,飞自为表答诏,忠义之言,流出肺腑,真有诸葛孔明之风,而卒死于秦桧之手。

  盖飞与桧势不两立,使飞得志,则金仇可复,宋耻可雪;桧得志,则飞有死而已。

  昔刘宋杀檀道济,道济下狱,嗔目曰:“自坏汝万里长城!”高宗忍自弃其中原,故忍杀飞,呜呼冤哉!呜呼冤哉!

  ——这是编纂《宋史》的脱脱等人对岳飞的最后评价。

  世侯:

  南宋将领张世杰,是元朝将领张弘范的族兄。

  张世杰最早是在张弘范的老爹张柔手下参军的。后来他去投了南宋,就和其他族人分开了。

  当时金朝濒临瓦解,到处都是当地人组织的义军,从河北到山东、河南,几乎连成一片。早期的时候,大部分义军都是倾向于南宋的,很多人都领了南宋的官职。所以那时候,河北人跑到江南也不困难。至于后来这些人怎么没了,那就是另一回事了……

  颂诗:

  帝壮王之威,复命征征。宝剑名甲,锡自尚方。一麾而殒,海波镜平。崖山苍苍,武功洸洸。

  ——宋濂《未刻集·国朝名臣颂·张献武王弘范》

  (朱元璋的外祖父就参加过崖山之战,所以我怀疑朱元璋一直不喜欢宋濂这些人是有原因的……)

  唐:

  唐朝灭亡之后几百年,大家还是在唐朝的框架下打转。

  所以看待五代到两宋时的东亚、中亚环境,其实也不难,把视野拉大一些就行。这样看起来,无非就是唐朝的一堆地方政权在互相打来打去。

  而其他文明,看待辽、宋、金,乃至喀喇汗和西辽,就是这种想法。

  大家在潜意识里,都还在按照唐朝时候的秩序来套。很多看起来有意思的反应,都可以归为这个心态上。

  比如哈里发找西辽求助,这个在他们看来,其实也不算大问题:当年阿拔斯王朝早就给唐朝朝贡过,安史之乱的时候,还响应征召派兵支援了。后面打吐蕃的时候他也是唐朝小弟。总之,这不丢人。

  不过乱打的结果居然是室韦都督府赢了,很意外就是了……

  不祥之城:

  蒙古人认为一些难以攻下,导致己方伤亡惨重的城,是不祥的。

  在西征罗斯地区的时候就碰上过一个。征服大部分罗斯公国只花了五个月,攻打一个叫科杰斯克的城市就花了将近两个月。蒙古人认为这地方有鬼,摧毁了城市之后就赶紧走了。

  《史集》说钓鱼城也是个不祥之城。有传言说,蒙哥也留下过遗命,要摧毁这个城市,不过忽必烈显然没听。

  毕竟他大哥是董文炳史天泽那些,蒙哥那是谁(挠头)

  实际上西夏首都也没被屠城,西夏人也被屠杀多少。忽必烈时代有个唐兀卫,里面就是西夏人,属于禁卫军的一支。元朝也有一些出身西夏王族的大臣,还在姓李。

  成吉思汗遗命里头都是在说怎么攻打金朝,也没有提怎么处置西夏的问题。

  实际上就算提了要求也没啥用。这帮人常年不把大汗遗命当回事的,也不差这一次了……

  也里可温:

  蒙古人对基督教的称呼,主要是指景教。

  景教最早起源于叙利亚,后来被基督教会定为异端,被迫向东流亡。在唐太宗的时候传入中国。

  景教传教士受到过房玄龄的接见,唐朝官府允许他们传教。因为僧人从波斯来,所以唐朝称其为“波斯僧”,教堂叫“波斯寺”。唐玄宗的时候发现好像不对,又改名叫“大秦寺”。

  景教信奉阿罗诃天尊,标志是十字莲花,不承认玛利亚是圣母;支持祖先崇拜;设置总主教、教区和神父,允许教士结婚,也有女神父。另外,虽然反对偶像崇拜,但供奉唐朝历代皇帝画像。

  同样在贞观年间,景教传入草原。玄宗年间,已经有突厥人成部落地皈依。唐武宗灭佛时,景教受到波及,在中原没落,但中亚和草原地区一直是景教的教区。

  11世纪时,木鹿的大主教写信给宗主教,说有一些突厥人和蒙古人想皈依,但当地没有合适的斋饭,询问斋戒时这些人应该吃什么。至少这个时候,已经在草原上传播开了。

  蒙古统一前夕,乃蛮、克烈、汪古、蔑儿乞这些部落,都信奉景教。一些重要的大臣和后妃也是景教信徒,所以景教在汗廷中有很大的影响。

  反过来,蒙古人也是景教的主力。当时的景教总主教就有蒙古人。

  拖雷的正妻唆鲁禾帖尼是景教信徒,她有四个儿子:蒙哥,忽必烈,旭烈兀,阿里不哥。小儿子阿里不哥跟老妈最亲,也是和景教关系最好的,不过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,他没能继承成功,所以也不知道景教上限是什么样。

  不过之后,景教就渐渐日薄西山了。

  他在中原的传播不是很成功,在西亚也是。伊尔汗阿八哈死后,其弟贴古迭儿和其子阿鲁浑争位。贴古迭儿为了争取波斯人的支持,转向天方教,并且要将伊尔汗国改为苏丹国。

  受到打击的景教去找忽必烈告状,在忽必烈的支持下,蒙古贵族发动政变,处死了贴古迭儿。不过这之后,景教还是越来越衰落。

  到15世纪,帖木儿的孙子兀鲁伯摧毁了景教在撒马尔罕的中心,自此景教从中亚和波斯基本消失了。

  金山寺:

  元朝的时候,金山寺一度被景教侵占,成了教堂。

  不过这个时间不算长,否则白蛇传估计就是女巫白素贞水淹教堂,被主教法海击败,在雷峰塔下烧死的故事了……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zhoudu8.com。周读小说网手机版:https://m.zhoudu8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