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十九章 娶嫁礼仪_剑与魔法与东方帝国
周读小说网 > 剑与魔法与东方帝国 > 第五十九章 娶嫁礼仪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五十九章 娶嫁礼仪

  “对照之前的文书,这就说得通了吧。”吕荹自顾自地分析起来:“上次是按寻常蛮夷小国的标准,给了金印和王号。虽然看在战功的面子上,多了几件表示器重的礼器,但规格依然是县一级到底蛮夷藩属。”

  “不过,如果要尚公主,肯定就不止这个待遇了。按本朝习惯,出身不够的人,都会给予加封,让他配得上公主。”她叉了叉手,确信地说:“光禄勋分管宾赞礼节,大行令分管朝见、上计之类事务。这么一看,应该很明显了吧。”

  “啊?”夏洛特还在发愣。

  “光禄勋下面有谒者,就是你们的礼仪官那种,仪式的时候,在旁边吆喝,让大家按礼节次序来的那些人。”吕荹把手放在嘴边,比划了个‘喊’的姿势:“仪式流程和布置,是他们管的。当初,陆贾出使南越的时候,就带了谒者当副使,这次可能是参考此例吧。”

  “大行令管内属国的事务,就是朝廷能严格控制的诸王、诸侯。他们的继承、夺爵、朝见、丧礼……各种事情,都归大行令管。”她继续道:“哦对了,各郡派人到长安汇报工作,还有年终的考核,这些也归大行官署管。因为实际上,我们汉朝的郡,就是没有固定王侯的小国——这么理解就容易懂了。”

  “相应的,那些管不了那么细的蛮夷外藩,是归典属国的。这次,是大行令而不是典属国找你,意思应该很清楚了。”她最后确认道:“肯定是已经得到了宫里的通知,开始准备给你和你的国家,提高等级,所以才提前下公文,要你做准备的。”

  “真,真的?”夏洛特看起来还是不太能接受。

  “当然,我家是书吏出身,从小就学这些律令、行文什么的。”显摆了下自己资深文吏的家世,她毫不迟疑地点头:“要我看,估计是想给你升成郡级的王爵了。”

  “文书里说,要咱们先准备筑社。我看,八//九不离十了。”钱程表示同意。

  “是啊,这是比照内诸侯的礼节。”吕荹说:“咱们凉州的郡,虽然不那么值钱,但也是个郡。这个郡一级、有裂土立社的封号,就不是之前那种,糊弄蛮夷的东西了。”

  “而且你也不要担心,你这种态度才是少数。”她转头安慰夏洛特:“正常的外藩诸侯,都是尽量让自己远离朝廷,越疏远越好。甚至朝廷内属的同姓诸侯王,都想尽可能获得外藩那种待遇,自己组织军队、设置官吏。”

  “赵佗一个正经的河北秦吏,在南越设置的官吏,是‘内史’、‘中尉’之类的秦官,施行的法律,也是秦朝的法律。结果上书的时候,却反复声明,坚持自称自己是蛮夷,千方百计想让汉朝别把他当自己人,别去管他。这种,才是常见情况。”

  “你这样一个劲想加入汉朝的异类,朝廷惊喜都来不及呢,肯定舍得给你封赏。”她耸耸肩:“毕竟这样的冤大头,现在也不多了……”

  “这确实说得通。但这次的关键,也不是这个问题吧。”钱程想了想,还是忍不住发起牢骚:“公主和夏洛特和亲?这是怎么回事?”

  “不知道。”吕荹毫不犹豫地说:“这是你们公卿、大夫的事情。我们文吏只管写公文、跑流程,这些问我,我只能说请另寻高明……”

  夏洛特见她推脱的这么干脆,一时有些无语。

  “我爹经常叮嘱我,管好自己的事就行。朝廷说要嫁公主给女王,那我们就应该去考虑怎么利用现有的律令和礼仪条例,安排这次和亲,而不是质疑为什么要有这次和亲。”吕荹解释:“这就是文吏的行事原则。”

  “那岂不是生活,无论上头要求什么,无论和亲的是男是女,你们都不关心?是不是合理也不重要,反正只要张罗得让它像合理就行?”夏洛特质问道。

  “小吏怎么能质疑上司呢?”吕荹反问:“质疑成功,上司会不悦。质疑失败,更是要自己背黑锅。所以,执行上头的命令就行了。”

  “汉朝这么大,朝廷和皇帝的一个想法,传到下面,就会被文吏逐级执行。到时候,想改正,也会花费很大力气吧。”夏洛特有些担心地说:“那这样的话,只要官吏们运转起来,除非代价太大,朝廷也不会有动机和决心,去改变原来的命令吧——这次和亲,是不是也很难让他们收回成命?”

  “没错。”吕荹高兴地说:“看来您理解汉朝官吏的运作规则了。”

  “那我们怎么办?”夏洛特慌了神。

  “你要真不乐意,我们也有办法。”钱程安慰道:“不过我们还是先看看,霍光有没有说什么吧。刚收到公文,她就发了信过来,估计就是和这个有关的事情。”

  他说着,打开信封,看了起来。

  “霍侍中说了什么?有介绍这次的事情么?”吕荹再次打听起来。

  “就是说这个的。”钱程念道:“她说和亲是朝廷既定政策,让我配合朝廷安排就行,不要试图用战事和习俗冲突当借口……呃,她怎么知道我想用这个借口的?”

  “可能是咱们之前经常用吧。”吕荹提醒道。

  “嗯……”钱程无奈,继续念道:“她还说,这次和亲,是宗室女……这回倒是挺舍得啊。印章也确实需要换了。”

  “原来的印章不行么?”夏洛特问。

  “规格如果够高,就不叫印章了。”钱程说:“秦朝以来,最高级的叫玺。汉朝的话,只有帝、后、诸王用的官印,才叫玺。其他人的,都叫印和章。另外,看印章的材质和文字,就能分出具体区别来。”

  “皇帝和皇后的玺印,是玉质的。诸王、侯、三公、归义蛮夷大君,是金质的。像我这种二千石级别长吏,是银质的。”他拍了拍自己腰间,又指了指吕荹:“她这种普通官吏,就都是铜印了。”

  “印章顶部,栓绳子的部分,叫纽。帝后是螭虎纽,诸侯王以下,到二千石官员,用龟纽。二千石以下,用鼻纽。蛮夷君王就看地方了,归降的匈奴和东胡小王,一般用骆驼和羊之类作为印纽。东方、南方的蛮夷,一般用蛇纽。”

  “本朝尚公主者,基本都是侯爵。她这边,应该比侯爵略高,低于诸王。”她最后断定:“和其他外藩比较,应该高于滇王这种吧。”“我估计,会给你一个‘夏王之印’一类的,金质龟纽的印章。不再带‘汉’字了,但应该也够不上玺的级别。”

  “为什么?不算汉朝了?”夏洛特又大惊小怪起来。

  “不是。内臣的印章,包括诸侯王,是不加‘汉’作为开头的。职位叫什么,就直接写什么。”钱程解释道:“外藩诸侯,都要在国名之前加个‘汉’。除非是那种实力强大、地位高的,才可以免去。”

  “你应该可以算作内臣了,参考钱使君就可以。”吕荹对夏洛特解释道:“你看,这种银印青绶,就是经典的二千石官吏。当然,你的规格,应该比他高多了。”

  钱程穿着日常在衙门办公时的正装,腰间挎着个小袋子,印章就塞在里面。印绶很长,以青色为底,掺杂红色、白色丝线,编起来,垂在外面。

  按朝廷的规定,印、绶是制服的一部分,只要是办公,都得带着。所以,随时都能看见他穿着这身在营帐里来回忙碌。

  “我这是个例外吧。”钱程瞥了眼印绶,回答道:“以往还没有二千石的刺史,我这应该是特例了。”

  “我倒觉得,这种职务会保留。这次说到底,是因为朝廷嫌你身上加官太多,使职太杂吧。”吕荹说:“西洲这边的制度,早晚要定型下来。长吏也不可能一直靠兼任一堆临时职务,获得授权。设立单独且职能完整的官职,是有必要的。”

  “咱们凉州,也不是中原的州。一州长官有了实权,也就是那回事。再说,州里还有北军的校尉和单独管理属国的长官呢。”她确信地说。

  “我们这批人互相都熟悉交好,所以调来调去也看不出来影响。但等我们把这里稳定下来,朝廷就会陆续让大家升迁、离任。后续的官吏,有些来自北军,有些来自典属国,有些来自地方州郡。出身于不同的系统,彼此也不认识,朝廷就能借此制约地方,一举两得了。”

  “确实是这个道理。”夏洛特点点头:“不过我能跟着他一起去新职位么?”

  “这我就不知道了。”吕荹赶紧摆摆手:“我觉得,您还是在这里安心当王就好。”

  “这样啊……”夏洛特点点头,又赶紧提醒道:“别只纠结制度了。这个和亲是怎么回事啊?赶紧帮我想想啊。”

  “这个真不知道。”吕荹赶紧摇头:“我也就知道制度了。”

  “霍光说她自己要来。要不然找她问问?”钱程看了眼信纸,提议道:“她说她现在担任光禄大夫,这次正好也有归她分管的事情,需要来一趟。”

  “她来干什么?这种事情都是使者出面,主官为什么要跑来?”夏洛特本能地表示抗拒。

  “可能是为了表示重视吧。”吕荹指出:“嫁宗室女的时候,派内廷大臣主持仪式,参与护送,也是说得过去的。”

  “皇家娶嫁的仪式太复杂了,我不是专门管这方面的官吏,只能给你说个大概。”她连连摆手:“具体的,确实得问霍大夫了。”

  “那就多询问下,大家再想个办法吧。”钱程自己都一头雾水,只能安抚道。

  “我倒觉得不如接受。这么好的机会,人家想要也没有呢。”吕荹却提出反对意见。

  “好了好了,我们回头再想想吧。”眼看夏洛特又要不高兴,钱程急忙打圆场:“这事情就很奇怪。等把来龙去脉,问清楚再说吧。”

  PS:印玺等级:

  目前出土的汉代玺印已经不少了,可以对照下实际例子作为参考。

  目前发现的唯一的汉朝帝后印玺,是西汉的“皇后之玺”,有人认为其主人就是吕后,也有人认为无法确认,但可以确信在武帝之前。皇后玺玉质,螭虎纽,和文献记载一致。

  诸侯王和王后、王太后的印也叫玺,有“广陵王玺”、“长沙王玺”、“朔宁王太后玺”等,金质,龟纽。不过诸侯王玺的形制可能也不严格,因为也有玉质的,覆斗纽的。

  侯爵的印章叫“印”,数量也多一些。基本都是金质,龟纽。有“石洛侯印”、“诸国侯印”、“关内侯印”等。

  另外汉朝的内外属国,级别区分也能从印章看出来。

  最高的是归降之后的匈奴。呼韩邪朝见的时候,汉朝给的礼仪是位置在诸侯王之上,赞谒不名。

  单于的印叫“匈奴单于玺”。藩属各国里面这应该是唯一叫玺的,可能因为只有匈奴单于,才到同姓王这个级别。

  单于印玺没出土过,不过汉书明确有记载。后来王莽给他换成“新匈奴单于章”。单于发现之后十分不满,一直想换回来,但王莽不给。双方自此开始结怨。

  更低一级的,有出土的“滇王之印”。金质蛇纽。

  从这些金印的印文也能看出来,规律很简单。

  最高级的那块皇后印,印文结构最简单,是“职位+玺”。因为理论上天下只有一个皇后,所以不需要专门刻上国名。

  次一级的是诸侯王和单于。印文是“封国+职位+玺”。(“广陵+王+玺”,“匈奴+单于+玺”)

  再次一级是侯国。滇国这样能控制一方的蛮夷大国,也在这个级别。印文是“封国+职位+印”。(“石洛+侯+印”,“滇+王+印”)

  三公以下官员,直接用官职名称。

  其他蛮夷小国,印文一般是“汉+地名+爵位”,有时候会加“归义”之类褒扬的词。爵位一般也是他们自己随便起,因为实在太混杂,也没有统一标准。之后魏晋也沿用这个传统。比如“汉+归义+賨邑+侯”、“魏+归义+氐+侯”等。

  国号开头的这些,就泛滥多了,基本上,是个蛮夷酋长,表现好了就能混一块。还有些,连“归义”都没有,比如“汉+委奴+国王”之类。这种就是随便打发蛮子的,不值钱了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zhoudu8.com。周读小说网手机版:https://m.zhoudu8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