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一十一章 双城 下_剑与魔法与东方帝国
周读小说网 > 剑与魔法与东方帝国 > 第一百一十一章 双城 下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一百一十一章 双城 下

  建立新城的想法不是一时兴起。从战争还没开始、钱程还在西洲四处考察访问的时候,使团众人就讨论过这个想法了。

  建立新城时,可以顺势拆分当地市民,把他们原本的组织打乱。那些贪暴的豪强和抗拒王师的顽固分子会被消灭,普通人则要重新分配。他们大多是工匠和小商人,有自己的谋生手段。官府会安排他们进入新的岗位,继续工作,养活自己和家庭。

  而那些游手好闲,不愿工作的人,还有依附于商会的打手、流氓和佣兵,处置起来就麻烦些。

  户曹倾向于把这些人收押或者当苦工,但贼曹认为成本太高,得不偿失。兵曹建议直接把这些人作为乱党处决,但法曹认为这样不合律令,而且肯定会在西洲人中造成恐慌。最后,钱程想了个办法,把他们一并丢给了阿蒂拉。

  愿意继续当佣兵的,就跟着她打仗捞钱。不愿意的,就让她带去巴里希边境,然后放走。这样,既省了处置的麻烦,也能让这些人发挥些作用。

  凉州方面可以借机宣传自己的仁慈,招引其他地方的西洲人前来投奔。而且,这些流氓和佣兵,被遣散的时候身无分文,为了生存,肯定得去附近袭击和劫掠,给巴里希人添乱。这样,就一举两得了。

  凉州长吏大多是都护府时代的中下层吏员,处理蛮夷事务不是一两次了。他们从最先控制的乌尼亚东部小城开始,逐步推进新城的修建和市民的迁徙,给刚刚扩编的凉州官吏们积累经验。之后,又挑了几个重点地区,集中力量进行整治。

  大部分地方,进展都很顺利。

  乌尼亚的城市,和夏洛特那边是不能比的。加拉西亚地区已经算比较繁荣的地方,尤其是靠近维塔利亚的部分和靠近河口的部分,甚至能找到一些数万人的大城。但乌尼亚这地方……能到一万人的规模,已经是少有的中心城市了。

  大部分所谓“城市”,其实就是个千多人到几千人不等的镇子。而且由于之前的战乱,这些地方也受损严重。

  战争进行时,就有大量的佣兵和流民,从帝国腹地蜂拥而来。等远征军主力崩溃后,留在当地的守备兵力又兵败如山倒,纷纷溃散。这些人本来就是业余土匪,失去了组织之后干脆当了专业土匪,在已经被劫掠了好几次的乌尼亚大地上四处横行,给汉军造成的麻烦,比他们当正规军的时候还大。

  等秩序稳定下来,可以开始整顿内政时,很多城镇已经不是“整顿”,而是“重建”了。

  当然,就算没被摧毁,大部分城镇也必须建设新城。因为这个想法,最初也不是为了政治和民事目的,而是卫生方面的原因。

  简而言之,就是城里屎太多了。

  在汉朝官员看来,住在这种地方,简直是嫌生的病少。让他们继续这么住下去,搞死他们自己不要紧,弄出瘟疫来,大家都得跟着一起倒霉。所以,哪怕没有别的目的,也必须把这些恶臭城镇给处理了。

  汉朝新建的城市,思路也和西周那时差不多,主要目的是保护国人的安全,同时控制交通要道和重要资源。当地人建城时,后两者一般是首要的考虑内容,倒不用花费额外精力,但这些城市的城防却不见得合理。有时是因为建城时的设计问题,有时则是一些很无语的原因。

  像安远旧县城,选址一处河滩边的平地上,而不是旁边地势更好的小丘。城外就是主干道,但主干道和延伸到乌尼亚北部的道路,分叉口在小丘另一侧,重载马车想过去,得绕一个圈。

  之所以选这里,还是当年这个镇子筹备修筑正式城墙的时候,市民和当地领主争夺土地的结果。领主打败了市民卫队,守住了他设在路口的收费站,结果,新城墙就只能建在另一边了。

  虽然这地方很容易被水淹,但这条河十分温顺,当地教会的记录里,从建城以来,就几乎没怎么泛滥过。而且领主也不会水攻,所以这城池,居然就一直这么坚持下来了。

  当然,现在就不需要考虑这么多问题了。当地的领主已经被凉州废黜,选址的时候不需要考虑地头蛇们的想法,直接按照最好的设计来就可以了。

  虽然靠近河流,但当地人的水利设施十分差劲,村社豪强们还经常互相扯皮,导致各个村落只能自己挖一些简单的引水渠,更好的方案根本没法实施。

  郡县官吏对此深感痛心,觉得他们白白浪费了这么好的资源,真是愧对天地。正好,按凉州下发的命令,城外野人也要重新组织,他们趁机移除了那些碍事的豪强,把当地农夫都编组起来,抽调人手,在汉朝工匠的指导下,大修水利。

  镇远郡把这项工程,当做近些年最重要的项目。因为兴修水利,不止是挖沟筑坝这么简单。

  首先要做的,是勘测地形,绘制图籍。从周朝开始,官府里就有专门管地图测绘和更新的部门。从山川走向、矿产分布,到各家百姓的田地位置、大小,都要绘制地图,以备使用。而这种水利工程,需要的施工地图,就更为精细了,得找一批专业工匠组成的团队,才能完成设计工作。

  除此之外,郡里的目标,还不止单纯的工程这么简单。他们希望,借着这次工程的机会,完成对当地民众的整编。

  这次工程规模庞大,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,甚至需要在州府协调下和临郡合作。在官吏看来,这是个很好的机会。因为中原的经验说明,在一起干活施工,是凝聚人心、打破原有部族和领地隔阂的好方式。定期聚集起来劳作、共同维护水利工程,再一起分配劳作的成果,时间一长,他们就自然会淡化“我是某个领地的人”这种想法,而是会认为自己是镇远郡人、凉州人,乃至汉朝人了。

  州府通过墨家的关系,很快雇来了一批工匠,重新测定了当地的地形高低,设计了水渠的分布走向。这次,新的水渠会把灌溉的面积扩大了十几倍,维护起来也比之前方便多了。

  两道总渠开始修建后,工匠们又带领民夫,开凿了几条引水渠,通向新城城址。它们不但提供水源,还能航行小船,输送筑城所需的额外材料。这是一套整体的工程,围绕着这几条水渠,新城也快速修建起来。

  新城开建之前,工匠们已经勘探选址,确定了水井和蓄水池的位置,并对城、郭做了分别安排。新城城墙的一边倚靠着处于制高点的小丘,城郭都从这里经过,形成了高低两层城墙。

  另一边,外郭城向外凸起,延伸到码头边。这样敌人既不能直接登陆城内,也难以冒着城上矢石,阻断取水通道。

  就算他们命不值钱,拼死也要堵住这里,城池地下深处,还有开凿的引水暗渠。这种设施也是城防的标配,而且这次他们有了刚买来的水泥,虽然贵了点,但确实很好用。

  即使暗渠被发现,河边的土质也难以开凿地道。而且即使暗渠被截断,城墙上还有事先留好的取水口。从这地方,把大竹筒拼成的取水管伸出去,探到河里,一样可以直接抽水。这东西在中原,是能用来隔山取水的。只要用唧筒吸一下,水就会源源不断地流上来。

  而内城则停在小丘脚下,围住几口水井,保证即使失去了外郭,也有足够的水源。他们甚至考虑了这里地势更低,容易被敌人集中攻打的问题,故意让旁边高处的城墙向内凹陷,形成了居高临下的敌台。这样,攻城的敌人会面临双重火力,就算登上了城墙,也会被两侧居高临下射击,在平坦的城墙上根本无处躲藏。

  总之,工匠认为,只要城里人想守,这地方根本不用担心缺水的问题,有的是方法恶心攻城者,只不过建设旧城的西洲人脑子不好使而已。

  因为地形实在太好,这地方成了工匠们炫技的舞台。内城城墙开工之后,他们发现那几口井应急够用,但平时还得从外城取水,太麻烦,于是又修建了一条渡槽,专门给内城供水。

  渡槽是一种高架水渠。众人先在河边建起了一架高大的水车,靠水力驱动,不断把河水提起,倒入高高架起的水渠。水渠跨过城墙和建筑,从河边一直延伸到内城,像条小溪一样,源源不断向城里输送活水。

  这东西造好之后,内城工地上都可以洗澡了,生活水平得到了巨大改善,让当地人十分得意。

  城池和水利都是大工程,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,工作一段时间,民夫就得换班。另外,这地方也不是彻底安全,为了保护工地不被进攻,州里还从临近各郡调来不少军队,防御可能的敌人。

  当地人惊讶地发现,这些士卒除了守备,居然也会去修沟挖渠,而且干的比自己还熟练。他们见多了往来的佣兵和领主军队,但还没见过这种情况。一时间,很多人觉得,是不是哪里不太对劲。

  外郭城和一些计划中的水网,至今还没有完工。但随着工程进行,郡吏们让当地人开眼界的目标,倒算是提前完成了。

  现在,守备的军队已经撤去了一些,城里最大的任务,不是维持秩序,而是维持卫生了。县里雇了些当地人,专门打扫街道卫生,还和几个商人谈好,让他们进城购买粪便。然而即使如此,有些人还是xi惯性地乱丢秽物。县吏人手更加不够,只能选拔老实的当地人,充当临时工衙役。

  巡查的小吏,天天带着他们在街上转,见有人往街上倒屎,就抓去锤城墙。最多的时候,老县城搬来的住户,几乎每家都有人被抓,甚至有衙役自己,因为倒屎也被抓走的。所以城墙的工程进度比预计还快,因为就没有停工过。

  不管如何,一番努力后,城里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极大改善,人心也渐渐安稳下来。最麻烦的日子,已经过去了。

  地图:

  马王堆出土的汉朝军事地图里,就有等高线了。实际发明应该更早。

  反正军事相关的东西,那年头就发展的特别快。

  公文:

  古代官府公文的数量是很庞大的。

  长沙走马楼出土了三国时期吴国的一批简牍,是长沙郡在吴国嘉禾元年(232)至嘉禾六年(237)的部分档案,一共十余万片,200多万字。

  这一批应该是存档档案,远不是公文总数。而且吴国比起两汉,乃至同时代的魏蜀,都是管理比较疏松的了。可以想象一下那时官府处理文件的规模。

  渡槽:

  汉朝长安城就有这东西,跨过城墙和建筑,从昆明池引水。古人形容是“飞渠引水入城”。此外,渡槽还能用来灌溉。南宋时,隔山送水的渡槽能跨过九座小山,灌溉十多万顷。

  古代渡槽基本没有保存下来的,五六十年代特殊时期,国内又修建了一些,可以提供参考。大概长这样的: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zhoudu8.com。周读小说网手机版:https://m.zhoudu8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