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三十六章 仁者无敌 中_剑与魔法与东方帝国
周读小说网 > 剑与魔法与东方帝国 > 第一百三十六章 仁者无敌 中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一百三十六章 仁者无敌 中

  钱程说要联合平民对付城里的地头蛇,加拉西亚大臣们是能接受的,因为联合一批人,对付另一批人,也算是很简单的办法了,这个思路肯定是没什么问题的。

  但钱程居然能拿出这么多理论来,而且从他天天引用的古籍看,他这个学派,在这个思路上可能都钻研了几百年了。大家都觉得有些过头了,不大能理解,为什么要费这么大功夫,花这么长时间,就只为了说服统治者去讨好平民。

  钱程得知他们有疑惑,思考了下,告诉他们,这是因为在中原,这类理论是有现实的数字做支撑的。

  孔子的学说成形于春秋末年,但在那之前很久,大家早就有了这方面的认知。

  但从历史看,中原的贵族,和加拉西亚的贵族,想法是一样的。他们十分厌恶出让自己的利益,也同样不可能无缘无故讨好平民。实际上,只要有机会,尽一切可能,抢夺百姓来中饱私囊才是他们的本能。老子说,人世间的道理,是减损本就不足的,而供养本就有余的。在不同的地方,本应都是这样的规律。

  那是什么迫使他们又去讨好平民呢?

  首先,是黄河。

  因为黄河恰恰是不遵守“人之道”的。她极为残暴,但也极为公平。黄河不认血统,也不认财富和权势,大水来的时候,不管你是谁、你爹是谁、你祖先是谁,都得一起给冲走。

  而且,黄河的力量,远不是一个人能阻挡的。不止单个贵族没法对付黄河,把所有贵族、巫师、长老、富豪,全都结合起来,也一样对付不了黄河。实际上,就算如今,动员全天下的人力物力,也就是堪堪维持住,不让水灾次次都失控。不这样把所有人都组织起来,根本就不行。

  除了黄河之外,还有敌人的问题。

  可能是因为资源紧张,中原地区的竞争相当激烈。战争的频繁程度,比其他地方夸张得多。不做好组织,很容易就会被敌人消灭了。

  频繁的天灾和战争,让中原人从一开始,就必须保持高度组织状态。所有人都必须服从指挥,以整个群体的命运为优先,否则他自己也别想活。

  不过任何事都是有代价的。

  对于中原的领导者来说,他的手下效率会更高,纪律性也比其他人更强,所以更容易传达和执行命令,对于困境也更能忍耐。甚至可以用集体的名义,要求个人做出更多的自我牺牲——这已经是常年训练出来的本能了。

  另一方面,手下对他的要求也同样非常高。不能满足需要的首领,民众对他毫无体谅和怜悯可言。有时仅仅是不如另一个人做得好,就会被迫退出权力。而且,由于华夏政权早期,退出机制不那么完善,导致这种退出往往也是生理上的。

  钱程认为,这很好理解。因为天灾和战争的压力实在太大,决策时稍有差错,或是能力不足以担当职责,都有可能要了所有人的命。这种情况下,谁还能有心情去通融和谅解?

  就像孔子所说,君臣、上下的关系都是相互的——为了集体利益,贵族可以要求平民,请他们做出更大的牺牲,来提高集体的实力;为了集体利益,平民可以要求贵族,请他们去死,来让位给更有能力管理集体的人。

  按照儒家的逻辑,这二者是一体两面的,也是公平合理的。

  这就是加拉西亚人认为的“讨好平民”,也就是仁政,在理论上的基础。

  而实际生活中,还有另一重因素,那就是平民到底能产生多大的贡献,他们先天的能力,和贵族有没有差距。

  这个能力里,最直观也是最有效的,就是战斗力。

  比如绝大多数人类,是打不过苏白芷那一族的。她们的平均战斗力高出人类不少,现在这种地位,可能就与此有关。

  但在人类之中,就找不到明显的迹象。

  在上古的时候,大家对此就有一个大概的认识,觉得大部分人的战斗力和出身关系不大了。因为远在那时,就经常出现为了应对战争,从平民里提拔巫师和勇士的事情。可见,血脉的影响应该是很有限的。

  战国时,各国进行改制的时候,也都注意到了这个问题。因为战争的规模急速扩大,不止军官和士兵的需求上升,随军术师也完全不够用了。

  建立户籍档案,对平民进行逐一调查,筛选有天赋的人进行培训,是那时通用的思路。比如,原本被诸侯、贵族和各种组织垄断的法术训练方法,就在那时得到了大规模的普及。不管是什么出身,什么血脉,只要能学得来,国家就会掏钱补贴,甚至要求你义务去学。这其实也是没办法。为了增强国家的战争实力,就必须尽可能增加术师数量,哪怕水平菜一点,也肯定比没有好。谁要是不这么做,就会被其他人灭掉,没有其他可以选择的。

  在现实的逼迫下,武力和知识都在不断向下扩散。到战国后期,已经形成了新的共识。

  秦国的相国吕不韦,出身并不高。为了争取更好的名声,他一直致力于支持文化事业。意识到这个潮流后,一向对机会很敏锐的吕不韦,做了一次规模空前的研究。

  自商鞅以来,秦国数代积攒下了成千上万份户籍资料和军功记录,用以对编户民进行奖赏和土地分配。吕不韦召集门客和官吏,提调出其中所有施法者的档案,记录此人的亲属中施法者出现的比例,和施法者们最终达到的最高军功级别。

  施法天赋是否和血脉有关,户籍是最有效的证据。而施法者的强弱,在其他文明可能是个比较难评价的标准,但在秦国问题并不大——你看他军功就行了。

  作为一个商人出身的掌国者,吕不韦对数字十分重视。在他的要求下,那些已经按律封存甚至弃置的案卷,都被官吏们重新扒了出来。

  因为需要的处理的数据实在过于巨大,除了督促有司,他还向天下发出悬赏,招募能人异士。据说,墨家祖传典籍里,那个算数用的机器,就是那时被他们造出来,响应招募的。

  如此兴师动众,当然也不单纯是为了私人目的:秦国朝廷中,也有很多人希望知道,什么地方更容易培养出术师,术师的天赋是不是与地点相关;什么样的出身更容易培养出术师,术师本人的后代是不是有天赋的几率更大;如果血统会有影响,哪个血统效果最好,母亲和父亲,谁对天赋的影响更大……

  因为仗打到这个份上,各国基本上已经把能搜罗到的法术人才全都投入战场了。在动员率都已经拉满了的情况下,现在就看谁补充的更快了。

  吕不韦提出,如果能把这些可能影响法术天赋的因素,所产生的影响大小,像市场上标价出售商品一样,明确计算出来,那就能更加准确地告诉执政者,应该怎么办才能更快地生产施法者。他迫切地需要确认这些规律,从而竭尽全力,增加秦国手里的施法者数量,为已经可以预料到的、更大规模的战争打下基础。

  不过从汇总的结果看,父母中有法术天赋、在军中作为术师立功的,子女的水平却参差不齐。他们的平均水平,甚至还不如黔首出身的术师们。这些人在地理上的分布倒是不太均匀,但也说不清到底是和风水灵脉相关,还是和官吏的治理能力,乃至当地士卒参战的次数相关。因为不管正反方面,都能找到一堆例子。

  这个结果算是彻底给血统论画上了句号,但也彻底得罪了王室里的一些人。吕不韦的这次豪赌,也为他的倒台做了铺垫。

  钱程不知道在西洲,这个规律还是不是成立。因为据苏白芷所说,这种现象的原因,应该和汉朝人的来历有关。

  先民当年在对抗神灾的时候,几乎把所有成熟手段,都用来增强每一个人。因为那种环境下,财富和地位已经没什么意义了,任何一个人,都是一份战斗力,能勉强增加一分胜算就是成功。之后,最强和最弱的人,几乎都在战争中死去了。少数幸存者通过长期通婚,也看不出差别了。

  西洲这边,现在连户籍都没有建立,他也没法模仿着去调查。教会倒是能给他提供信徒的名录和基本情况,或者说这年头的教籍可能才是他们真正的户籍,但教会记录的平民施法者资料,有很多可能得从火刑犯人里头去找……

  但至少,从战争中的表现看,普通人出身的士兵,如果训练合适,表现并不会太差。不同人的差距,起码没有大到能影响到战争走向的水平。所以,也就没有进行区分的必要了。

  在这种情况下,这些人当然就是王室的坚定盟友。钱程认为,讨好他们也并不丢人,因为执政者的职责本来就是讨好他们。

  更何况,这种行为并不是没有回报。他提出的这些措施,本来就是为了让大家都得利的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zhoudu8.com。周读小说网手机版:https://m.zhoudu8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