元朝相关 补_剑与魔法与东方帝国
周读小说网 > 剑与魔法与东方帝国 > 元朝相关 补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元朝相关 补

  数河北人:

  之前说过这个方法,可以找个例子,比如元朝和日本的战争。(感觉是段子重灾区)

  这场战争被中日双方都吹的神乎其神。但如果了解元朝的情况,再看具体史料,事情其实就很简单了。

  第一次进攻日本,元朝任命忻都为征东元帅,刘复亨为左副元帅,洪茶丘为右副元帅,率领蒙汉军队一万多人。将领金方庆带领五千多高丽军跟随。

  忻都是蒙古人,元朝派他到高丽,专门负责监督高丽国。高丽每次开朝会,他就坐在高丽王左边,盯着大家。他其实就不想冒险去打仗,毕竟在高丽当太上王多舒服。

  洪茶丘、金方庆都是高丽人,但这俩是政敌。洪茶丘是叛逃出高丽、投靠元朝的高丽人,金方庆是高丽国自己的将领,所以这俩从头到尾矛盾不断,一直在互相拆台。

  刘复亨是东平府人,耶律楚才的门生,曾经跟着忽必烈征讨阿里不哥,一路打到和林。他也是这场战争中唯一一个正经去打仗的。

  列举完之后,一数就发现,只有一个将领是河北人(元朝那会儿,中书省辖地里的都算),而且带的兵也很有限。说明忽必烈对这场战争有那么一点重视,但也不是完全重视……

  初期的战争很顺利,日本方面的抵抗都被元军粉碎了,但一次交战中,刘复亨为了方便指挥,过于靠近前线,被一个武士射伤了。战后,刘复亨只能回到船上养伤。

  其他人一看唯一靠得住的老刘也倒了,更不想打了。忻都等人既没有接替指挥,也没有安排追击,刘复亨受伤回船上休整,他们几个也跟着回船上了……

  金方庆提议还可以继续打,但忻都等人去意已决。回家路上还遭遇了风暴,不过这次损失没有那么严重,还是跑路成功了。

  这一仗就这么结束了,除了把日本人吓得够呛,基本上就是个武装游行的级别。

  第二次,是因为忽必烈派去日本的使者被杀了。元朝各地战争不断,过了段时间才发现使者没回来,于是南宋降将范文虎和忽必烈商量,以他个人名义写信给幕府,尝试调解,问清情况。但范文虎派去送私信的使者,也被日本人杀了。

  忽必烈愤怒之下,决定再次攻打日本。但他现在还是老问题,抽不出来人。

  因为元朝下定决心发动战争,并且开始筹备的时间,是1280年。这个时候,南宋灭亡才一年,各地反抗不断,忽必烈的主力汉军基本都在南宋故地。

  而且就算抽调人手,也轮不到日本战场,因为北边的海都等蒙古宗王又双叒叕造反了。这会儿是昔里吉之乱的最高峰(上一章提过的,和林又双叒叕丢了那次),从东北到上都到和林到别失八里,元朝整个北方边境都在被蒙古人攻击。汉军诸卫但凡可以调动的,全都优先调拨给伯颜,北上镇压蒙古人去了。

  忽必烈计划还用上次那几个将领带兵,但最重要的刘复亨来不了。刘复亨的军队这时候正在淮西镇守,那地方比日本重要多了,抽不出身。

  忻都手里的蒙汉军队本来就不多,刘复亨部再不来,就没人了。忽必烈只好“诏以刑徒减死者付忻都为军”。这一次忻都手里的“蒙汉军一万二千人”就这么来的。

  洪茶丘的兵上次似乎损失比较大,也没人了。忽必烈让他在沈阳、开原等地,临时招募自愿从军者三千人。

  高丽国也派兵参战。金方庆再次出马,这次带了一万士兵。

  范文虎认为这点兵力肯定不够,忽必烈于是增调了汉军一万人,可能就是水军万户张禧所部。范文虎还想要骑兵和回回炮,忽必烈死活不给,所以这一路就只有这些人了。

  元朝东路军近四万人,就这么凑出来的。

  另外,忽必烈要求范文虎招揽南宋的张世杰溃军和自愿参军的江南人,组成南路军。那个所谓的十万南路军就是这么来的。

  元朝军队的战斗力,基本上看组成就知道了。他这次的军队看起来多,但实力可能还不如上一次,凑数的人太多了。

  可能是因为各军互不统属,过于凑合,忽必烈又任命蒙古人阿剌罕为主将,统领各路。阿剌罕参加过远征阿里不哥之战和灭宋之战,在昔木土脑儿打败过阿里不哥,还参加过攻打襄阳的战役和最后追击张世杰的战役,经验比较丰富。

  按照计划,范文虎的江南军在宁波集结,随后渡海去朝鲜,和东路军汇合,阿剌罕这时也在江南,准备和他一起出发,等两路军队到齐,一起进攻。然而刚到宁波,阿剌罕突然病死了。

  忽必烈只好重新任命另一个蒙古人阿塔海为主将。阿塔海也参加过攻打南宋的战争,多次击败南宋水师,应该也是靠谱的。但阿塔海得到任命,还赶到没到地方,范文虎认为已经延迟太久了,于是自己带前锋先走了。

  而范文虎这次其实也没错,因为这时候他确实已经迟到了。双方路途太远,东路军也不知道他那边发生了什么事,日期到了,南路军还没来,东路军就自己上了。

  东路军也开局不顺。高丽军作为向导和前锋,首先去攻击对马海峡上的各处岛屿,作为中转基地。但高丽军攻打对马岛时,居然发生了被守岛日军击溃,两名将领被杀的离谱事件。高丽军明显靠不住,元军只能自己上。

  这一次元军陆军的素质也很堪忧,打当地的防御工事居然迟迟打不下来。但日军的战斗力也不行,幕府集结了一大堆当地武士家族围攻元军,也取得不了战果,反而自己损失很大。

  日军又试图集结海上力量,攻打元军水师,但元军水师船大还有炮,比陆军更难对付。日方自己记载说,他们的船只甚至多被打碎。这一次尝试之后,也不敢从水上进攻了。而元军里又爆发了瘟疫,双方就这样陷入了僵持。

  又过了一段时间,南路军范文虎终于带领前锋赶到了。得到支援的东路军士气提升,恢复了进攻。但这时候海上突然起了风暴,比第一次更加严重,损失了大量战舰,元军的左副元帅阿剌帖木儿以下众多士兵也淹死了。

  (阿剌帖木儿其实是高丽人,这个是他自己起的蒙古名字)

  风暴之后,元军统帅们认定这仗没法打了,决定回去(当然他们可能一直也不想打),于是就撤军了。

  而这个阶段的损失,就很有意思。

  元军的一些未撤离军队遭到日军的进攻和屠杀,按日方的第一手资料,规模在两千到数千人不等,但元朝的资料差别就非常大。

  差别的原因主要在范文虎的南路军,因为南路军这个时候的状态也比较尴尬。十万人在日本全部损失是不可能的,因为这时候大部分人就不在战场。

  那南路军在哪里呢?答案是在所有地方。

  主将阿塔海这会儿还蹲在宁波,那儿有一批士兵;一部分主力赶到朝鲜济州岛时,听说前锋遭遇风暴,就停在那儿不走了;而根据元朝人的笔记、墓志,很多中下级军官,带着自己的部队,还在沿途各处,或急或慢地赶路。这一股股军队,有些规模多至数百艘,也都是半路上听说前线撤军,大家自己就回去了。

  也就是说,南路军此时分布在从宁波到济州岛,数百海里长的航线上。

  范文虎部的战斗意志显然非常堪忧,这不是战场上不卖力的问题,是他们连//战场都不想去,所以除了范文虎亲率的前锋,其他人全都在拖拖拉拉,光吃不走。

  海上和陆上不同,范文虎无法一个人管过来所有的船,元朝自己都承认“左右幕属各异舟,号令不相闻”。结果就是,军队的分散到了离谱的程度。

  所以十万元军被日军消灭肯定是不可能的。因为众所周知,只要一路摸鱼不去战场,那就肯定不会在战场上被歼灭……

  回到正题,虽然元帅一级没有河北人,但万户一级有。这个时候河北人在干什么呢?

  答案是准备进攻。

  水师万户张禧的军队没有在风暴中遭受损失。因为他的水师xi惯很好,大家早就在岛上筑起了营垒,上岸驻扎。他的战船也固定的比较稳,还事先留了足够的距离防止碰撞。所以,别人的船都坏了,他这边却没有遭受损失。

  风暴之后,范文虎等人商量着要回去,但张禧认为,被淹死的都是菜鸡(阿剌帖木儿:?),他们这种壮士都是没事的。现在军心可用,他打算率领水师上岸,趁此背水一战,发动进攻。

  而且虽然粮草船全完蛋了,但对面日本人有粮食,消灭了他们就又有粮了。可以一路打下去,完成战前目标。

  但范文虎等人已经丧胆,认为这货疯了,不想跟他一起拼命。将领们都急切要求撤军,张禧只好把自己的船分给众人。为了多带些其他军队的士兵,放弃了军中的战马。(虽然叫水师,但还是带了马的)

  第二次讨伐日本的战争就这么结束了。

  当时元朝四面八方都在交战,正常点的王朝,这种仗估计都打不起来。元朝坚持到这种程度,已经是战斗欲望过剩了,打不下去也没什么意外的。反而是交战结果越传越离谱。

  日本人为了渲染神风的威力,把这战斗吹的越来越夸张,和他们自己的原始记录都多有冲突。到现代,已经吹成“四百州协力,十万骑渡海”了,也不想想他配么……国内网上这种软文也很多,鬼知道是从哪来的模板。

  实际上人家真正的河北人根本不怕神风,日本人没见识不知道而已。糊弄自己的结果是早晚还会遇到不怕神风的,到时候后悔也来不及了。

  蒙古遗产:

  莫斯科大公是替金帐汗国收税的。

  奥斯曼帝国早年也是替伊儿汗国收税的,他最初的头衔就是伊儿汗不赛因发的。

  白羊王朝是帖木儿的侍卫分封出来的,萨法维教团是伊儿汗国官方扶持的。

  反正基本都是各个蒙古汗国养大,然后反水的。跟这群货相比,明朝都可以算人间之鉴了……

  伊儿汗国:

  “伊儿”的意思是附属、臣属,伊儿汗国的意思就是附属汗国。

  和其他几个汗国不同,伊儿汗国与元朝关系十分密切,从头到尾和元朝都是紧密的宗藩关系。

  四十全老人:

  指合赞汗。

  合赞汗是第一个皈依伊斯兰教的伊儿汗。在他之前,伊儿汗国对伊斯兰教和波斯人并不上心。汗国的核心力量,是蒙哥、忽必烈等人派来的蒙古人和汉人大军,还有元朝不断向他输送的汉化官吏。

  对伊儿汗国来说,蒙古军队比波斯军队好用的多,汉式官僚也比波斯官僚先进多了,结果就是汗国政府根本没有必要讨好波斯人。

  合赞汗时代,汗廷依仗的蒙古军头们的势力越来越庞大,已经开始危及大汗的权力。为了平衡这些人,合赞汗开始拉拢波斯本土力量,加入伊斯兰教就是其中一个示好的手段。

  波斯人对此高兴极了,有机会就可劲吹捧合赞汗。波斯史书列举了他的四十大功绩,等于四个乾隆。

  波斯人算是印欧系里头相对“老实”一点的了,就这都比中国这边强得多。只能说还是人家擅长吹……

  至于合赞汗到底是不是真信,其实也无所谓。直到现在,在伊朗北部一些地方,长生天和真主还是一个意思。

  突厥人:

  奥斯曼对小亚游牧民的统称,奥斯曼帝国的下等人。

  小亚的突厥国家对奥斯曼基本没什么好感,一直在反抗奥斯曼的统治。奥斯曼也完全不信任小亚突厥人,对这些地方征收最重的赋税,禁止参军。哪怕小亚被完全纳入帝国之后,这些政策也没有改变过。

  因为压迫过重,小亚的突厥人造反就没有停过。奥斯曼则毫不留情,用屠杀的方式进行镇压,科尼亚、卡拉曼等重要城市,基本都被奥斯曼军队摧毁,城市人口被屠掠一空。而且这种战争和屠杀是长期性的。

  奥斯曼后来改变策略,穆罕默德二世开始把小亚突厥人强制迁徙到巴尔干,让基督教民兵看住他们。但小亚地区依然战乱不断,因为奥斯曼对地方管理的混乱,在小亚产生了长达数百年的混乱状态。

  苏莱曼之后,奥斯曼在小亚的基层统治近乎完全崩溃。蒂马尔制度瓦解,地方兵团叛乱不断,总督们甚至能打起内战。然而奥斯曼还在通过包税压榨当地产出。

  奥斯曼的统治残暴到什么程度呢,同时期全世界人口几乎都在增加。法国人口从一千多万增长到四千万,清朝人口从一亿增长到四亿,德川幕府的人口都从一千多万增长到三千多万,而奥斯曼的人口从三千多万减少到两千多万。

  雅典城就剩下六千个人,希腊刚建国的时候只有八十万人,小亚的人口几乎退回迈锡尼时代,埃及的人口还不如古典时期,大半个国家的人口密度都快回到上古三代了……

  迁徙到巴尔干的突厥人也没有停止抵抗。希腊独立的时候,这些人里还出了几个部长。希土战争之后人口互换,他们也不在交换行列,成了希腊唯一一个官方承认的少数民族。因为这些突厥人和奥斯曼的仇太深了,对攻打后来的土耳其也非常积极,谁打土耳其他们就跟谁。

  巴尔干突厥人以卡拉曼等国的为主,而卡拉曼其实才应该是罗姆苏丹国的继承人和小亚突厥的盟主。而卡拉曼人数百年来,都过着联合其他突厥人打奥斯曼、联合东罗马打奥斯曼、联合帖木儿打奥斯曼、联合波斯人打奥斯曼、联合希腊人打奥斯曼的生活。

  所以不是历史魔幻,是现代的各种宣传太魔幻了。当然,如果坚信这些宣传,那历史确实很离谱……

  暴政:

  奥斯曼的统治以残暴著称。奥斯曼上层继承了东罗马的高额赋税,并且在凶残方面有过之而无不及。高门直接把纳税群体称为“羊”,只当做财产,根本不当人看。

  爱尔兰大饥荒的时候,奥斯曼苏丹想捐点钱,但英国不同意。苏丹又买了些粮食,用船拉过去,但英国封锁了爱尔兰,不准外来的粮食的进入。

  奥斯曼对此匪夷所思,大概理解不了为什么会故意把自己的羊饿死。

  债务:

  希腊独立战争虽然胜利了,但也付出了不少代价。

  列强虽然支持希腊脱离奥斯曼,但奥斯曼也是大家的好朋友(比如英国政府就一直偏向奥斯曼,而且对于民间的反奥斯曼舆论很头痛),所以,想获得反抗奥斯曼的武器物资,就得加钱。

  等战争打完,希腊已经欠了一屁股债了……

  列强给希腊安排了个德国国王,还任命了一个由三名巴伐利亚贵族组成的委员会管理希腊。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在希腊收税,给列强还债。

  委员会为了还债,在希腊横征暴敛,很快引发了不满和反抗,因为他们收的税甚至比奥斯曼还高。

  列强中,英国是一个主要债主,而当时,英国还在给奥斯曼援助。因为两边离得近,希腊地区收上来的税,转头就被英国人运到奥斯曼去了。

  希腊的债务从建国就开始欠,几乎从来没有还清过,都成了立国传统了。当然这个本来也不可能还清的,能还清的债人家凭啥放给你……

  循环:

  当初奥斯曼屠杀希腊人的时候,亚美尼亚人是帮忙的。

  奥斯曼屠杀亚美尼亚人的时候,库尔德人是帮忙的。

  现在土耳其好像对库尔德人“有兴趣”了。

  反正那地方一直就是这个套路。

  至于巴尔干,已经分不清了。所有民族都有对方民族的血债,也被对方民族屠杀过,根本找不出来哪怕相对清白一点的……

  “我们重复一遍,除了波兰人、俄罗斯人——充其量还有土耳其的斯拉夫人——以外,没有一个斯拉夫民族是有前途的,原因很简单:其他一切斯拉夫人都没有具备为独立和维持生命力所必需的历史、地理、政治和工业的条件。

  ——弗里德里希·恩格斯《民主的泛斯拉夫主义》”

  “

  在《民主的泛斯拉夫主义》一文中,恩格斯详细列举了奥地利境内斯拉夫人和南方斯拉夫人的历史,以证明这些“小民族”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,不仅未能形成一个“坚固、独立并且有生命力的民族”,而且“从达到文明发展的最初阶段即最低阶段的时候起,就陷于异族统治之下,或者只是由于异族的压迫才被强迫提高到文明发展最初阶段的民族。””

  直接看人家总结的就行了,比我总结的好。

  捏出来这些民族,一是英法等肢解奥斯曼和奥匈的需要,另一个方面是俄国扩张的要求。前者很容易理解,后者也直接看当年总结就行。

  “泛斯拉夫主义是沙皇俄国推行扩张政策的理论工具。恩格斯反对泛斯拉夫主义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,还在于这一运动恰好迎合了沙皇俄国对外扩张的侵略野心。

  恩格斯注意到,活跃在中东欧地区的泛斯拉夫主义运动的背后,始终浮现着“俄罗斯帝国这一可怕的的现实阴影”,“这个帝国的一举一动都暴露出它想把整个欧洲变成斯拉夫族、尤其是斯拉夫族的唯一强有力的部分即俄罗斯人的领土的野心”。”

  土耳其现在也是这个玩法,只不过他实力比沙俄弱太多了,所以显得很离谱……

  魔幻历史:

  上面不是说了那个很魔幻的泛斯拉夫么,然后芬兰人为了对抗俄国,开始用魔法对魔法。他们发现芬兰语和乌拉尔各语言接近,乌拉尔各语言和当时归类的阿尔泰语系接近,于是推断芬兰来自阿尔泰山。

  因为扯得太离谱,芬兰真正独立之后就不怎么提这个了。不过这个想法启迪了很多人。

  匈牙利人紧随其后,为了对抗泛斯拉夫和大德意志之类的观念,开始宣传图兰主义,试图把所有理论上的游牧民归为一类。而最先响应的,是日本。

  日本是图兰主义最早的支持者,他们早期的组织就叫“马扎儿-日本协会”。根据这个理论,日本搞出了很多奇思妙想,比如他认为北方汉人不是汉人,是通古斯人。日本和朝鲜也是通古斯人。而通古斯人属于图兰的一支,和草原人都是一样的。

  而图兰主义传到土耳其之后,产生了新版本,就是泛秃厥。土耳其表示你也配当游牧?然后把匈牙利、芬兰、蒙古这些,都给开除图兰籍了。他宣布只有突厥这一个群体,大家都得是突厥人,他是老大。

  所以土耳其认的那些祖宗都稀奇古怪的,因为他的思路是,只要你游牧,你就是我这家的。匈奴人游牧了,那就不是匈奴人,是突厥人,是他祖宗;金帐汗国游牧了,所以不是蒙古人,是突厥人,是他祖宗……就这么把所有祖宗都拉进去了。

  理解不了也无所谓,阳间人理解不了这神经病玩意儿很正常……

  另外,日本人同样是泛秃厥的铁杆支持者。韩国也是。这俩在这个话题上非常积极,至于想什么,反正大家都知道。

  日本人宣传“崖山之后无中国”,认为他自己是中国。

  日本人又认为元朝和清朝是蒙满建立的,不是中国。

  日本人还认为他自己是蒙满的亲戚。

  ……所以我也不知道日本人是什么东西。

  而且有意思的是,只要日本人支持过的概念,都在中文网络里流行。比如强调南北差别,比如开除各种中国籍,比如日本对中国古代多友善……而且哪怕你无意中顺口反驳一句,都很快有人找上门,认真的很。

  我觉得这可比土耳其那些鬼畜理论好玩多了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zhoudu8.com。周读小说网手机版:https://m.zhoudu8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