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八十三章 蛮夷没了怎么办_剑与魔法与东方帝国
周读小说网 > 剑与魔法与东方帝国 > 第一百八十三章 蛮夷没了怎么办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一百八十三章 蛮夷没了怎么办

  如果说天文属于差距巨大,但理论原因不太明显,那么数学就几乎是最经典的例子了。

  钱程一开始是觉得自己数学不错的,因为这东西位居“六艺”,说白了就是春秋时期,下级军事贵族们的必备技能。哪怕到了汉朝,也是合格官吏必须的素养。

  比如,汉朝早年的重臣张苍,就是因为擅长数学而出名。汉朝的很多制度,都是那时由他主持完善的。因为对于一个管理者,尤其是汉朝这种拥有海量公文、档案、数据的政府的管理者,数学水平确实是一个很重要的要求。

  但接触的多了,钱程发现,中原的数学和西洲人的所谓数学,实际上不是一个思路。他怀疑这二者除了都要动手去算,就不是一个东西。

  中原的数学,是为了计算人口、田亩、账目之类,所以,它发展的方向,也是去满足这类需求。汉朝的数学书,不如说是官吏培训练习册,连上面的习题,都是训练大家如何计算兵役、赋税的。

  但其他文明的思路不是这样的。

  白芷给钱程挑了一本计算图形的书,说这是西洲人非常推崇的著作,也是未来的发展方向。钱程就发现,这书和他之前学的不一样。

  这些人的思路十分鲜明,他们认为,自然的规律就是神的数学思想。既然世间的一切都有共同的起源,由同一个至高意志创造,那就理所当然应该有共同的基本规律。而数学,就是一个充满理性与逻辑的、能够描述这种秩序的有效工具。同样,因为出自最本源的神,所以,完善的数学体系,也必然是从最基本、最简明的道理出发,一步步推导出来的。

  所以,当地学者产生了两个研究方向:一个是从世间的现象出发,试图总结出最简单、最泛用,也最“美”的共同定律。另一个则是从已知“真理”出发,推导出所有其他结论。

  钱程觉得这些想法挺有意思,册子里的知识点也颇有些有用的。

  他把书翻了一遍,找出来一些觉得有用的公式。想了一晚上,编出了几句口诀,要参加度田的吏员们学着去用。之后,就把册子交给赵飞雁,让她慢慢研究去了。

  他告诉白芷,现在自己知道,为什么她之前说,中原人在数学上也会落后了。

  有一个很有意思的例子。

  第一纪的数字,随着大量的遗迹留存了下来,这东西看起来十分普及,到处都有相同的写法,哪怕在当今也不是罕见物件。不过高仲说,这不是当时中原人的创造,而是古天竺人发明的。

  高仲告诉他,按那时的分类,“数”的学问应该分为两部分,一个是研究数的,一个是研究图的,二者都可以叫做数学。图学的开宗立派,是在古西洲,而数学的基础,就依赖于古天竺人。

  古天竺人不止创造了通用的数字字符和规则,还创造了整套的进制体系和进制单位。这套单位,直到第一纪结束,都没有用到头。

  ——天竺人有个“大数”系统,里面那个无量大数是1后面128个0,而高仲的时代,人们估计宇宙中的原子数量是1后面78到82个

  高仲感慨说,我们的宇宙太小,装不下天竺人的想象力。

  那么,为什么天竺人创造了这么多数学概念呢?答案也是为了宗教的记录和传播上的需求。

  钱程悲观地认为,这恐怕是无解的。

  据说,图学的创始宗师,曾经遇到一个年轻人来求学。年轻人问,学这些有什么好处?宗师则转头对仆人说:请给这位先生三枚银币——他居然想从这门学问里得到实际利益。

  而钱程等人,就属于那种进了屋,先到处翻找银币的人。

  最麻烦的是,不止他一个人这样,整个中原人的文化,几乎都是如此。

  没有实际效果的知识和技能,是要被人们称为“奇技淫巧”,加以蔑视的。

  白芷认为,这是因为当年大家没吃过亏,所以不重视这些,知道之后其实就没事了。她们那时候,等大家反应过来,看透四书五经的落后性,开始接纳科学精神,抛弃偏见去学习科学、数学,也是发展很快的。

  然而钱程觉得,事情比她想的严重的多。

  这里面的关键,不是四书五经,也不是科学精神,而是实用至上的心态。

  早年,大家推崇四书五经,轻视科学,是因为觉得所谓“科学”属于奇技淫巧,没有什么大用;后来,大家推崇科学,轻视四书五经,是因为“四书五经”现在被认定为奇技淫巧,没什么大用,而科学非常有用了。

  这哪里是注重科学精神,只不过是馋科学带来的实际利益罢了。

  白芷想让他学习第一纪的知识,也不是因为对它们有信仰,而是了解第一纪的过去,认为在这种情况下,这些知识更有前景和价值。但这些价值,也不是她自己因为信仰才看重,而是她知道结果,才去推荐的。

  如果现在,有历史上从来没有被人验证过的选择需要去做,她还能保证自己就正确么?能保证自己选择的就有前途,而不是被神棍蒙骗?根据已经有结果的事,去套现在的情况,做已经知道正确答案的选择题;和面对未知情况,做出对未来发展方向的判断,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事。前者属于受过训练的军犬都能干,而后者非大智大勇之人不能为。钱程一直非常想得到第一纪的《大同经》,却对白芷那边的几个第一纪来客不以为然,其实也是这种心思。

  而且,这种现象,可能会带来更加严重的后果。

  钱程甚至专门让白芷去找青鸟,向她们提了一个很严肃的问题:

  如果我们把蛮夷都教化了,那么谁来研究神学?

  这个问题看起来很怪,但钱程确实是认真的。他认为,如果西王母在关注人类文明的长期发展,那就肯定会注意到这个问题:无论是所谓科学还是数学,其前沿研究,在相当长期的时间里,是少有有效产出的。学者们研究的新命题,已经超出了当时需要的水平。而这个状态,按照白芷和高仲等人的说法,被古西洲人保持了两千年。

  这段时间里,是什么在支持这些学者,孜孜不倦地研究带不来三枚银币的学问,又是什么让贵族富商乐意赞助他们,乃至亲自投入研究?

  钱程认为,所谓科学精神只是一个表现。这里的实质,其实是一种对神的信仰。不管是某个特定的神,还是至高神;是人格神,还是自然神;是一个有具体教义的神格,还是一个单纯的概念……这都不重要。重要的是,只有一个虔诚的宗教社会,才能长期、成体系地支持这种研究。

  现在,西洲最大的研究机构,就是教会自己。教会每年都要投入大量资源,赞助学者们计算针尖上能站几个天使之类的问题。这些研究看起来毫无作用,但正是研究过程中积累的各种经验,取得的各种成果,在将来的某个时候,真正需要它们作为工具的场合,能被人取出,推动关键性的突破。

  这才是中原文明和他们差距最大的地方。虽然100个研究可能90个都没什么用,但剩下10个,可能就是几百年后,某个领域,取得科技突破的必要条件。正是这些“提前准备”,给突破期提供了基础。

  然而这个问题是无解的。

  正像钱程质疑白芷的问题一样,如何保证自己成百上千年的投入,就真的有用?中原人的实用主义也不是闲出来的,相反,这是比西洲更剧烈的战争和天灾养成的性格,在看到结果之前,实在没法判定谁更有优势。

  再说,也不止一个文明在搞这些“没用”的东西,而结果是,绝大部分奇技淫巧真的就只是奇技淫巧。只有西洲人的奇技淫巧后来突然派上用场,从而出名罢了。

  天竺人的奇技淫巧更多,结果高仲他们一说天竺人,就天天把人家当笑料。如果天竺人说,我这些只是时候未到,等过了不知道多少年,湿婆什么的都开始发威了,你就知道我这些提前准备有多重要了——那他们笑的更厉害。

  但是,钱程也是从小被白芷带着看各种第一纪造物,才会有这个概念。对一个普通汉朝人来说,能飞越整个大陆的载具,能一次摧毁一座城市的武器,说实话,和湿婆神话也没多大区别……

  那如果要长远考虑呢?如果有白芷乃至西王母都没见过的事,应该怎么办?谁能做出判断,并且让大家相信,这个选择会出现理想的结果?

  白芷说,第一纪的时候,他们遇到过蛮夷强盛,凭借高超技术试图瓜分中原的情况。但钱程认为,这蛮夷其实就是来送科技的。这些东西能帮助中原人快速弥补长期的短板,补充上那些以往很难会有人想到去研究的领域,对文明实际上是有好处的。从当年送战车,到后来送大舰巨炮,这种事情就没少发生过。

  问题是,中原的发展,又必定会教化蛮夷。而中原化之后,蛮夷也会发生不可逆的改变,变得思维相似。发展到一定程度,进入“天下远近大小若一”的境界,世界上就没有从事各种乱七八糟研究的人了。到时候,如果再遇到门槛,就只能自己撑过去,没有蛮夷再来给你送科技了。

  世界的大小终归是有限的,有能力尝试新路径的文明可能也没几个。如果世界上只有一个文明,一个路径,那是否意味着纠错和补缺就会困难的多?

  这个问题真正让人担忧的,不是蛮夷和华夏的冲突,而是在这里。

  至于怎么办,反正钱程是想不出来。停止教化是肯定不可能的,而且这个也不是想停就停得下来;去模仿蛮夷,也去搞乱七八糟的研究,在中原的文化氛围里又根本不能长久。所以,这件事也就只能搁置了。

  这个问题可能相当的让人费解。换做一年前,钱程绝对想不到,自己居然还得考虑“蛮夷没了怎么办”这种古怪的问题。

  更深远地想,大同到底是一个最终状态,还是依然只是一个步骤,只不过由于现在的人无法想象更遥远的未来,所以只能到此暂时停止呢?

  当然,这些疑惑,他也不会随便去宣传,但如果真要构建一个可以长期使用的体系,这些问题是必须有一个起码暂时的应对方案的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zhoudu8.com。周读小说网手机版:https://m.zhoudu8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